学部概况

 黄河科技学校工学部概况

 工学部于2019年5月正式组建,整合原信息工程学院、机械工程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、交通学院、大数据与智能技术学院5个学院的优势资源,构建起“四办一院七中心”的组织架构——“四办”即党政学工办、教育教学办、学科科研办、产教融合办;“一院”为农业工程研究院;“七中心”涵盖大数据与计算机应用科教中心、电子信息科教中心等七大教学科研载体,为学部发展奠定坚实组织基础。

自成立以来,学部始终坚守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初心,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,锚定地方性、应用型办学定位,深度对接河南省“7+28+N”重点产业链与郑州市现代产业集群需求,全力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,致力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智能装备、新型复合材料、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等新兴产业,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。

一、党建引领,筑牢育人根基

学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,将高质量党建作为“立德树人”的“指南针”与“方向标”。五年来,创新实践“党建+N”工作模式,推行“四同四融”举措,常态化开展“铸魂养德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“五育并举”系列活动,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。

凭借扎实的党建工作与育人成效,学部先后获评河南省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“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示范单位”“省级样板党支部”“五四红旗团委”“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女职工先进集体”等多项省级荣誉,以党建高质量引领学部发展高质量。

二、师资雄厚,汇聚育人力量

学部现有教职工560人,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。其中,教授75人、副教授131人,教授级高工5人、高级工程师209人、工程师51人;博士学位教师227人,硕士学位教师259人,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6.79%;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393人,占比70.2%,充分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。

师资队伍中,汇聚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、新世纪优秀人才、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及以上荣誉获得者58人,15名教师在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,为高质量教学与科研创新注入核心动力。

三、专业过硬,夯实育人载体

学部紧扣区域产业需求,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建筑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等25个本科专业(含1个专业方向),在校生规模达8217人,形成覆盖多个工科领域的专业体系。

硬件设施方面,学部拥有各类实验室115个,总面积12067平方米,教学仪器设备4800余台套,总价值1.04亿元;平台建设成果丰硕,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、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6个省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、4个省级特色专业、6个省级民办高校品牌专业、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、8门省级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27门河南省课程思政与专创融合优质课程,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,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协同创新中心,4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,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撑。

四、科教融汇,彰显育人成效

近年来,学部深耕科教创新领域,成果显著。获批电子信息、材料与化工、机械3个省级重点学科,入选“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”;荣获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,10项省级科学技术奖与自然科学奖。

近三年,学部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,其中190余篇被SCI/EI检索;承担省部级项目48项,出版教材专著19部;授权发明专利176件,完成专利转化65件,转化金额达153.132万元。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,累计斩获1804项奖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370项、省级奖项1434项,充分展现学部科教融合的育人实效。

五、产教协同,培育应用人才

学部秉持“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”的理念,创新构建“2+1+1”(基础+实践+应用)产教融合课程体系,深化学科与专业深度融合。与宇通客车、郑州威科姆科技、五方建筑科技集团、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、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企业、行业协会、高校紧密合作,共建河南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、河南省超低能耗行业学院三大省级产教融合平台;与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共建智能车辆协同创新中心,与深石集团共建绿色低碳研究院,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。


同时,学部推行导师制与项目化教学双向改革,邀请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,将OBE(成果导向教育)+CDIO(构思-设计-实现-运作)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,强化校企、校校协同育人机制。凭借鲜明的应用型培养特色,学部毕业生以“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”的过硬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,赢得用人单位广泛赞誉,成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